创新实干促发展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

打印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

  面对人工智能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不禁要问:这颠覆性的“魔力”源自何处?又如何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要揭开人工智能赋能的神秘面纱,就要从其内在机理——数据、算法、算力“三驾马车”共同驱动入手,深刻揭示这场智能变革的运行密码。

  ——海量的数据,这是人工智能的“燃料”与“食粮”。无论是图像识别、语音交互,还是预测分析、决策优化,AI系统都需要通过“喂食”海量、高质量的数据进行训练,从中吸取经验、总结规律。数据越丰富、越准确、越具代表性,AI模型的表现就越“聪明”、越可靠。人工智能对数据的需求规模远超人类的想象。例如,GPT-3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就包含了数百万本电子书籍和从互联网获取的海量网络文本数据集,原始数据量高达45TB,包含近万亿个单词。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每分钟读300个单词,则需要不间断地阅读超过一万年才能读完。正因投喂了如此巨量的人类知识,人工智能才能从中学习到复杂的语言规律与社会常识。

  ——精妙的算法,这是驱动智能的“引擎”与“大脑”。如果数据是“燃料”,算法就是精妙的“引擎”设计图。当前,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为核心的算法是主流。人工智能的学习过程,好比孩子攻克解题难关。面对海量习题,他不断尝试解答,并与预设答案进行对照,一旦出错,便通过“反向传播”机制来修正思路。历经亿万次练习,他便能掌握高超的解题技能。而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大模型,则可视为这些孩子中的“超级学霸”,通过学习互联网中的海量知识,表现出惊人的通用性与创造力。通过无数次的算法训练,数据被深度提炼与关联分析,逐步构建起对复杂世界的抽象理解,形成蕴含广泛知识的大模型,这相当于人类通过学习形成的概念体系与认知框架。

  ——强大的算力,这是支撑运行的“基石”与“动力”。每一次学习、每一次推理、每一次决策,背后都是海量数据与强大算法的结合,是天文数字级的计算在支撑。同样以GPT-3为例:训练一次GPT-3大模型,所需要的计算量约为3640 PetaFLOPs-days。“PetaFLOPs”意为“每秒一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大概是一部高性能手机算力的数千倍。如果用一部手机来完成同等训练,推算下来需要持续运行近500年。即便使用当前最先进的、由上万颗GPU组成的超级计算机集群,也需要连续运行数月之久。可以说,每一次AI模型的重大突破,背后都是一次对算力极限的冲击。强大的算力,是确保人工智能能够高效运转的基础。

  正是“数据、算法、算力”的协同作用构成了人工智能赋“能”的底层逻辑,使人工智能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比如,人工智能有力提升生产效率,不仅能控制机械臂进行7×24小时的精准作业,更能通过视觉系统进行动态的质量检测与流程调整,预测故障并提前进行维护,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再比如,人工智能极大优化资源配置,过去依赖于人类经验的传统模式,往往存在大量资源错配和效率损耗,而人工智能通过分析海量的实时与历史数据,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生产要素动态匹配,让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进行过去无法想象的精细化运营。还比如,人工智能化身为各行业的“超级顾问”和“智慧外脑”,处理和分析人类无法企及的数据,从中发现隐藏的规律,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帮助决策者“预见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谁能在人工智能领域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谁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掌握更多话语权。面对这场重塑全球格局的智能革命,各国无不厉兵秣马、竞相部署,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争夺人才和技术资源,努力抢占领先地位。欧盟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致力于成为全球AI领导者;美国白宫发布《赢得竞争: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力图在全球AI竞赛中赢得技术和经济竞争主动权;英国政府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确立了将英国打造为全球人工智能“超级大国”战略目标;加拿大《泛加拿大人工智能战略》第二阶段投放4.43亿加元资金用以最大化发挥人工智能知识和创新潜力;等等。

  对我国来说,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战略抉择。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等擘画国家战略蓝图,到北京建设“人工智能原生城市”、上海推动“模塑申城”、杭州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等地方实践,从DeepSeek等大模型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到宇树科技等行业翘楚跻身世界前列,我国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方面亮点频出,正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部分领域“领跑者”的华丽转身。

  尽管成绩斐然,但也要看到我国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在算力层面,高端AI芯片等核心环节面临“卡脖子”风险;在大模型领域,原创基础理论突破、高端人才储备与国际顶尖水平尚有差距;在应用层面,伦理规范、安全治理体系也需伴随技术的发展而加速完善。得时无怠,只争朝夕。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只有抢抓历史性机遇,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持续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才能确保人工智能这一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为驱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科技创新动力。

Baidu
map
'); printWindow.document.write(contentToPrint); printWindow.document.write('
Baidu
map
'); printWindow.document.close(); printWindow.print(); // 打印完成后关闭新窗口,并将焦点返回到当前页面窗口 printWindow.close(); window.focus(); })